【籩的意思籩的解释籩的拼音籩的笔顺】在漢字學習中,有些字因使用頻率較低,容易被忽略。例如「籩」這個字,雖然不常見,但其結構和含義卻有著獨特的文化背景。以下將從「籩」的意義、解釋、拼音及筆順等方面進行詳細總結。
一、籩的基本信息
項目 | 内容 |
拼音 | biān |
總筆畫 | 19畫 |
結構 | 上下結構(竹字頭 + 便) |
五筆 | TAYL(根據標準輸入法) |
部首 | 竹 |
筆順 | 一、丿、㇇、丨、𠃌、一、㇏、一、丿、㇇、丨、𠃌、一、㇏、一、丿、㇇、丨、𠃌 |
二、「籩」的解釋與用法
「籩」是漢字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字,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專門詞彙中,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 古代祭祀時盛放食物的竹製器皿,類似於「簠」、「簋」等禮器。
- 有時也指一種用竹編成的容器,多用於裝載祭品或飲食。
- 語境應用:
- 在《周禮》《儀禮》等古籍中,常見「籩豆」連用,表示祭祀時所用的器物。
- 「籩」字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於文言文或書面語中。
- 引申義:
- 有時也比喻事物的陳列與擺設,如「籩之列」表示排列有序的器具。
三、筆順詳解(以簡化筆畫為準)
「籩」字筆順如下(共19筆):
1. 一(橫)
2. 丿(撇)
3. ㇇(豎提)
4. 丨(豎)
5. 𠃌(折)
6. 一(橫)
7. ㇏(捺)
8. 一(橫)
9. 丿(撇)
10. ㇇(豎提)
11. 丨(豎)
12. 𠃌(折)
13. 一(橫)
14. ㇏(捺)
15. 一(橫)
16. 丿(撇)
17. ㇇(豎提)
18. 丨(豎)
19. 𠃌(折)
建議練習時可結合字形結構,先寫上半部「竹」字頭,再寫下半部「便」字部分,注意筆畫之間的連接與間距。
四、總結
「籩」作為一個傳統漢字,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見,但在文化與歷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掌握其拼音、筆順與釋義,不僅有助於提升漢字識讀能力,也能增強對古代文化的理解。若你對古漢字感興趣,「籩」是一個值得深入學習的字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他古漢字或文言詞彙,歡迎持續關注。
以上就是【籩的意思籩的解释籩的拼音籩的笔顺】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