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精选范文 >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

2025-10-17 04:55:34

问题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跪求好心人,拉我一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7 04:55:34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讲述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坚定立场、据理力争,最终保全国家尊严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逻辑严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篇目。以下是对本文文言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一、文言实词整理

实词 释义 出处
使 出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污辱、辜负 “唐雎不辱使命”
用、凭借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于此、在其中 “安陵君其许寡人乎?”
士人、勇士 “士之怒,伏尸二人”
跪下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道歉 “长跪而谢之”
“弗敢易”
表推测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乎?”
和、同 “与臣而将四矣”

二、文言虚词归纳

虚词 用法 例句 释义
助词,的 “唐雎不辱使命”
介词,在 “受地于先王”
介词,用、凭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凭
句末语气词 “此庸夫之怒也” 表判断
连词,表顺承或转折 “长跪而谢之” 并且
副词,于是 “乃免冠徒跣” 于是
代词,他 “安陵君其许寡人乎?” 他(指安陵君)

三、文言句式分析

1. 判断句

- 例:此庸夫之怒也。

- 解析:“也”字表判断,说明“这是平庸的人的愤怒”。

2. 宾语前置

- 例: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解析:“何也”即“为什么”,属于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3. 省略句

- 例: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解析:省略了主语“唐雎”,应为“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4. 被动句

- 例:受地于先王。

- 解析:“于”表示被动,意为“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

四、通假字汇总

通假字 本字 释义 出处
高兴 “秦王不说”
弯曲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青绿色 “仓鹰击于殿上”

五、古今异义词对比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例句
使 出使 使唤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道歉 感谢 “长跪而谢之”
给予 “与臣而将四矣”
惩罚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六、重点句子翻译

原文 翻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
唐雎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守护它,即使是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七、文章主旨

《唐雎不辱使命》通过唐雎与秦王的对话,展现了唐雎忠于国家、敢于抗争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策略。文章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明,是学习文言文和理解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文本。

结语:掌握《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文言知识,有助于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历史背景和人物精神的理解。通过系统梳理实词、虚词、句式等内容,可以更高效地理解和记忆这篇经典作品。

以上就是【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