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白衣与子同裳的含义是什么】一、
“岂无白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句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话表达了在战乱或艰难时期,人们之间相互扶持、共度时艰的精神。
“白衣”指的是没有染色的布料,象征着普通百姓;“同裳”则是指一起穿衣服,表示共同面对困难、同甘共苦。整句话的意思是:难道没有衣服穿吗?我愿意和你一起穿同样的衣服。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共享,更是精神上的团结与支持。
在现代语境中,“岂无白衣与子同裳”常用来表达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在困难面前,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不计个人得失。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秦风·无衣》 |
原文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字面意思 | 难道没有衣服穿吗?我愿与你共用衣物。 |
深层含义 | 表达在困境中彼此支持、同舟共济的精神。 |
白衣 | 指未染色的布料,象征普通人或朴素的生活状态。 |
同裳 | 意指共用衣物,象征团结与互助。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强调团结、共克时艰、集体主义精神。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古代人民在危难时刻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
三、结语:
“岂无白衣与子同裳”不仅是一句古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应孤立无援,而应携手共进,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社会责任感。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岂无白衣与子同裳的含义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