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典故20个】“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英雄豪杰、权谋斗争与悲壮故事的时期。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性格与智慧,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与思想。
以下是对“三国历史典故20个”的总结与归纳,结合表格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三国历史典故总结
1.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誓同生死。
2.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其出山辅佐。
3.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
4. 火烧赤壁:孙刘联军以火攻击败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5. 单刀赴会:关羽只身前往东吴与鲁肃谈判,展现胆识。
6. 刮骨疗毒:关羽中箭后,不顾疼痛刮骨疗伤,表现坚强意志。
7. 空城计: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以空城震慑敌人。
8. 七擒孟获:诸葛亮南征时七次俘虏并释放南蛮首领孟获,使其心服。
9. 借东风:诸葛亮借助天时,助周瑜完成火攻计划。
10. 三气周瑜:诸葛亮多次用计使周瑜气愤而死。
11.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前将幼主刘禅和国家托付给诸葛亮。
12. 鞠躬尽瘁: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 煮豆燃萁:曹植作诗《七步诗》,讽刺兄弟相残。
14. 望梅止渴:曹操用“梅子”之名激励士兵前进。
15. 割发代首:曹操因违反军纪,割下头发代替斩首。
16. 宁我负人:曹操表达对权力的执着与冷酷。
17. 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报恩。
18.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谈论天下英雄,显露野心。
19. 锦囊妙计:诸葛亮临终前留下锦囊,指导姜维应对危机。
20. 五丈原陨星: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失去核心人物。
二、三国历史典故表
| 序号 | 典故名称 | 出处/背景 | 主要人物 | 意义与影响 |
| 1 | 桃园结义 | 《三国演义》 | 刘备、关羽、张飞 | 表达兄弟情义,成为忠义象征 |
| 2 | 三顾茅庐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刘备、诸葛亮 | 展现求贤若渴的精神 |
| 3 | 草船借箭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曹操 | 体现智谋与胆识 |
| 4 | 火烧赤壁 | 《三国志》、《三国演义》 | 孙权、周瑜、诸葛亮 | 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
| 5 | 单刀赴会 | 《三国志·关羽传》 | 关羽、鲁肃 | 展现关羽的勇气与自信 |
| 6 | 刮骨疗毒 | 《三国志·关羽传》 | 关羽 | 表现坚韧不拔的意志 |
| 7 | 空城计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司马懿 | 以智取胜,心理战典范 |
| 8 | 七擒孟获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诸葛亮、孟获 | 以德服人,安定南方 |
| 9 | 借东风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周瑜 | 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 |
| 10 | 三气周瑜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周瑜 | 展现诸葛亮的智谋与周瑜的气量 |
| 11 | 白帝托孤 | 《三国志·先主传》 | 刘备、诸葛亮 | 信任与责任的象征 |
| 12 | 鞠躬尽瘁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诸葛亮 | 表达忠诚与奉献精神 |
| 13 | 煮豆燃萁 | 《世说新语》、《三国志》 | 曹丕、曹植 | 反映兄弟相争的悲剧 |
| 14 | 望梅止渴 | 《世说新语》 | 曹操 | 用心理暗示激励士兵 |
| 15 | 割发代首 | 《三国志·武帝纪》 | 曹操 | 强调军纪与自我约束 |
| 16 | 宁我负人 | 《三国志·武帝纪》 | 曹操 | 表现权谋与自私性格 |
| 17 | 华容道义释曹操 | 《三国演义》 | 关羽、曹操 | 报恩与忠义的体现 |
| 18 | 青梅煮酒论英雄 | 《三国演义》 | 曹操、刘备 | 揭示曹操的野心与刘备的隐忍 |
| 19 | 锦囊妙计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姜维 | 体现诸葛亮的远见与布局 |
| 20 | 五丈原陨星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诸葛亮 | 蜀汉衰落的标志,英雄落幕 |
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时期不仅有激烈的战争,也有深厚的人情与智慧。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三国历史典故20个】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