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岑参及其边塞诗的特点。
2. 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及整首诗的大意。
3.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意。
3. 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边塞风光的独特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领悟诗人深厚的友情以及离别的惆怅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并默写。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其深厚的友情与离别的惆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讲述唐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引出岑参和他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岑参?他有什么特点?他的诗风如何?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准确,节奏分明。
2.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技巧,强调停顿和重音。
3. 学生齐声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三)深入探究
1. 分析诗歌结构: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八句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雪景;后八句则着重描写送别情景。
2. 解读重点词语:如“瀚海”、“胡天”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诗歌情感:探讨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观时所蕴含的情感,以及送别友人时复杂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1. 比较阅读:将本诗与其他边塞诗进行对比分析,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笔下边塞的不同风貌。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模仿本诗的形式,创作一首关于离别的小诗。
(五)总结回顾
1.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记忆。
2. 鼓励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岑参的其他作品,加深对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
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查找更多关于岑参的资料,准备下一次课堂分享。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边塞风光——深厚友情——离别惆怅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边塞诗,同时也激发起大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