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阅读《我爸爸》教案设计】一、活动名称:
《我爸爸》绘本阅读活动
二、适用年龄班:
小班(3-4岁)
三、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绘本故事,激发幼儿对父亲的爱与敬意,增强亲子情感。
2. 语言目标:理解绘本内容,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爸爸”的认识和感受。
3. 认知目标:认识爸爸的不同形象,了解爸爸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4. 社会性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图画或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准备:
- 绘本《我爸爸》(作者:安东尼·布朗)
- 多媒体课件(包含绘本插图、动画片段等)
- 爸爸的照片或画像若干
- 彩笔、画纸、贴纸等手工材料
- 背景音乐(温馨轻柔的音乐)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围坐在一起。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喜欢爸爸吗?”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分享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或感受。
2. 绘本共读(10分钟)
教师展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你看到封面上有什么?”
逐页讲述绘本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力。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你觉得爸爸像什么?为什么说爸爸是超人?”
引导幼儿思考爸爸的勇敢、智慧、温柔等特质。
3. 互动讨论(8分钟)
教师出示几张不同爸爸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这些爸爸有什么不同?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爸爸:“我的爸爸很……”
教师记录幼儿的发言,并鼓励他们用图画或贴纸来表现自己心中的爸爸。
4. 创意表达(10分钟)
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画出自己心中最棒的爸爸。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并鼓励他们简单介绍自己的画作。
5. 总结延伸(2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
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请把你的画送给爸爸,并告诉他你爱他。”
六、活动延伸: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一起阅读《我爸爸》,增进亲子关系。
-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更多绘画材料,让幼儿继续创作“我爸爸”的画作。
- 音乐活动:学唱歌曲《爸爸去哪儿》,进一步加深对爸爸的情感。
七、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达情况。
- 检查幼儿是否能够理解绘本内容,并能用语言或图画表达对爸爸的感受。
-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变化。
八、注意事项:
- 教师应注重引导,避免过度讲解,保持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
- 注意保护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展示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九、教学反思:
本次绘本阅读活动以《我爸爸》为主题,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对父亲的热爱与关注。通过图文结合、互动讨论和创意表达,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也增强了他们的亲子情感。今后可尝试引入更多类似的绘本,拓展幼儿的阅读视野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