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六个矮儿子》语言教案】一、活动名称:
《六个矮儿子》
二、活动年龄班:
大班(5-6岁)
三、活动目标:
1.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理解与复述,提升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倾听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听讲的习惯,学会在倾听中获取信息。
3. 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和联想,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或续编故事。
4. 情感态度: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兄弟之间的亲情,增强家庭观念。
四、活动准备:
- 故事绘本《六个矮儿子》(可自制或选用经典版本)
- 图片卡片若干(展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与情节)
- 道具:小帽子、围巾、手杖等(用于角色扮演)
- 背景音乐(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如果有一个家有六个孩子,他们会怎么生活呢?”
通过互动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六个矮儿子》的故事,配合图片卡片,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讲述过程中适时停顿,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情节发展。
3. 提问与讨论(8分钟)
- “六个矮儿子为什么会被妈妈送走?”
- “你觉得他们最后能回家吗?为什么?”
- “如果你是六个矮儿子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语言交流。
4. 角色扮演(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如六个矮儿子、妈妈等),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色的动作和对话,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 故事延伸(7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结局:“六个矮儿子回到家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可以口头叙述或画出来。
六、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相关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
- 布置“我的家人”绘画作业,让幼儿画出自己家庭成员,并讲述他们的特点。
- 组织“小小故事会”,让幼儿轮流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七、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语言表达情况。
- 通过提问和角色扮演,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 鼓励幼儿互相评价,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但部分幼儿在表达时仍较为胆怯,今后应多给予鼓励与引导。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设计,结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与语言发展特点,注重趣味性与互动性,旨在通过故事教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